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

書分享:《走在沒人想去的地方》

 


「做自己、忠於自己、對自己誠實」,跟著這幾年社會文化的變遷,越來越多關於內在需求的聲音不絕於耳。

大概正向口號過度漫延的關係,成為自己變成一個更深的謎,甚至帶來焦慮,我仍然在尋找的路上,但不免對這些東西感到疲乏。大家都說要做自己,但大部分的人並不正視自身缺點,也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和信念,這樣的做自己,顯得有些粗魯淺薄,無說服力。


樹木希林女士的訪談故事,時常講到她的做自己,是少數讓我能接受和共鳴的。幾本書裡,都可以在她的自主中看見坦然和誠實,記得第一次看到《走在沒人想去的地方》,就被封底這段節錄吸引:「我並非為了演戲而活……我沒有特別想演什麼角色,也不覺得非怎麼演不可。……不管是什麼我都拍……一想到可以償還大筆貸款,不管是什麼工作,我都會說,好的,沒問題。」

當你認為演員應該懷抱對工作的執著與熱情時,她直白地吐露現實和自己的工作目的,好似不能自主的一段經歷,講出這些話的她卻顯得獨立耀眼。


其實這段節錄還沒能真正體現樹木希林的做自己,書中有很多故事,能看見這位演員的直率,和她的自私、魯莽。從她身上,我看到活出自我是需要代價的,也不盡美好。做自己是一個信念,不是身上的裝飾。

「走在沒人想去的地方」,不僅形容個性的特別,我想也可以是真正內視自己時,伴隨而來的孤寂感。不過,走著走著,或許能遇見一片櫻花林,或許找到了真正的渴望,也或許就碰到了誰,誰誰誰,此地此刻,便成為了,「我們想去的地方」。


書分享:《生活裡的芳療小百科》



書櫃一排專書中難得讀起來頭不緊繃的一本😆。剛接觸芳療時,站在書店興奮地這裡翻那裡翻,很快就喜歡上的作品。標題寫生活,內容也真的很生活,但有深有淺,即使已過了三年、結束了證照考試,讀起來還是覺得富饒興味。


書裡講精油,講油脂,講純露,也聊保養、健康和睡眠,像聊天般地傳遞生活經驗和知識,有些文字讀起來,像一篇細膩的日記,很舒服。不限於芳療,對自我照顧有興趣的人我想都能在文字裡有所共鳴或獲得。


推薦給大家~

柑橘之遇









春節後出遊新竹,意外在兩個地方與柑橘結緣:北埔村果園和大山北月。

⁡平日不太接觸柑橘類的自己,吃水果總跳過橘子,無獨有偶,以往也不偏好這類精油,最基本人手一支的檸檬,一直沒有,被形容人見人愛的甜橙,通常為了功能和調香才使用。


上芳療師培訓時,某次講到植物人格,柑橘/果實型,代表活潑主動、開朗、容易和別人親近,當時心想,自己好像對這類型性格有點疑惑,大概因為年輕時個性慢熱,木質調的自己總覺得會被燒到。身邊喜歡柑橘類精油的朋友,個性也和自己有很大不同。

出遊準備返家時,在北埔經過一片果園,結實累累的帝王柑、火燒柑、佛利檬吸引了我們下車,農場主人見到就邀請入園,還讓大家免費摘採。

⁡那天天氣很好,陽光很足,藍天白雲下親眼看著一團團柑果,突然間好像能理解它的美妙。好像明白了為什麼它們總被形容成陽光,代表能量,當站在這些果實之下,被橘橘黃黃的飽滿照映著,全身暖洋洋的感覺讓人不住發起了呆。「大吉大利」,一年復始之際,如此應景的當季水果,似乎不只是諧音的祝福而已。

也將這樣的暖意和活力,分享給你。

*最後三張照片是於橫山鄉的大山北月,以柑橘為專題的展覽,當地的地貌非常適合橘子的種植,盛產各類柑橘。大山北月是一所日據時代小學改建的自然人文飲食空間,很適合搭配附近的林間步道一起散心走走。